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新聞稿

即時視訊會診平台  共同守護胎兒健康

發佈日期:
發佈者:管理者
類別:新聞稿
點閱數:6985

即時視訊會診平台  共同守護胎兒健康
主講人:臺北榮總放射線部  郭萬祐主任
105/5/27
    為提升胎兒健康照護的醫療品質,臺北榮總放射線部特別於105年4月成立「台灣胎兒醫學影像工作小組」(Taiwan Fetal Imaging Working Group, TFIG),建構即時、互動、專業的開放型「胎兒健康共同照護視訊會診平台」 (Fetal Healthcare: Integrated Interactive Multidisciplinary Real-time Counseling, FMRC)。孕婦經超音波檢查異常,需進一步確認,經轉診至本院,可快速安排磁振造影檢查,並由本院跨科專家團隊與診所醫師、孕婦共同視訊會診,說明檢查結果,以即時互動的方式,提供孕婦科學與客觀的醫療建議。

    此一多專科、跨平台整合型機制,不受時、空及地域限制,共同照護的專家可來自國內、國外,沒有膚色、人種、語言與國家的隔閡。臺北榮總照護團隊由放射線部、兒童醫學部、婦女醫學部、神經醫學中心等醫師共同組成,利用我國優質的數位網路資訊基礎架構,可更直接、更有效地嘉惠所有需要照護的對象,建置完善胎兒健康照護網,共同守護胎兒的健康。

    根據2015美國CIA的統計,台灣位居全球生育率倒數第三名,少子化的趨勢對醫療照護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在父母親的期待與心中,每一個baby都要100分,每一對父母都要求生下的子女是完美無缺的,也給予從事產前健康醫療照護的醫護人員們臨淵履冰的要求與壓力。

    超音波檢查仍然是孕婦產前胎兒篩檢最佳方法,發現異常時需進一步確認,或尋找其他可能合併異常;或因羊水過少、孕婦肥胖施行超音波產檢困難者,或複雜的多胞胎懷孕者、高危險妊娠,或準備進行子宮內胎兒手術者,都需進行磁振造影的檢查。

    因設計與造影原理使然,超音波不易對胎兒進行系統性的掃描,因而定位較困難;而且超音波容易因胎位或骨骼結構而產生掃描死角,另外因受限於穿透力,對於深部的組織結構,超音波所提供的影像資料較有限。這些限制與缺點,就磁振造影而言,都不是問題。

過去近二十年臺北榮總擔任全國胎兒磁振造影產前檢查的重要轉診中心,總共完成超過五百例胎兒磁振造影產前檢查,照護超過五百多對的夫妻及胎兒。其中有48%的胎兒因產前超音波檢查發現或懷疑胎兒中樞神經的異常,34%則是因為中樞神經及其他系統以外問題需進一步以磁振造影檢查幫忙確認,有5%因為媽媽子宮、胎盤、或卵巢的問題,另外的13%則是因胎兒染色體或基因檢測懷疑有異常而轉診。

有些個案經確認無礙,也有個案因為輕微的異常,經過精心安排的多專科產前諮商會談,父母選擇生下孩子,珍惜難得的機緣。當然免不了有些個案經過審慎思考,父母選擇重新來過,每個個案的處置過程也許不盡相同,最終的做法當然有異,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提供夫妻與家庭科學與客觀的醫療資訊,做為他們經營家庭與生活的重要參考與諮詢管道。

在進行胎兒磁振造影時,臺北榮總謹守「五當 四不 一堅持」。堅持:胎兒磁振造影產前檢查是產前超音波檢查之後的第二線道醫療診斷防線。當下列情況發生時,我們提供婦產科醫師在產前超音波檢查之後的醫療支援:一、當胎兒的異常在超音波影像中無法確認時,二、當超音波已發現胎兒異常,但需要暸解異常的全貌或必須確認或尋找其他異常的存在與否時,三、當因羊水過少或孕婦體態的因素不易進行超音波檢查或檢查效果不佳時,四、當多胞胎懷孕高危險妊娠時,五、當準備進行子宮內手術或產後立即新生兒手術時。在實際檢查的作為上,我們不做的是:一、不借助鎮定劑減少胎動以進行胎兒磁振造影,二、不建議應用磁振造影於孕齡在12週內的孕婦,除非有不得不使用磁振的臨床情境發生,三、不檢查孕齡在18週以內的胎兒,因此時胎兒體積太小,磁振所呈現的影像空間清晰度通常不足以提供臨床診斷的需求,四、不施打對比劑。

除了提供臨床服務以外,團隊成員也在國內外知名醫學雜誌發表17篇學術論文及一本教科書。其中一篇發表於2011年歐洲神經科學雜誌的論文並獲選為當期雜誌的封面故事(Eur J Neurosci. 2011;34(8):1310-1319)。也應邀演講及出席國際醫學會議做口頭論文報告,足跡遍及亞洲、中國大陸、美國、歐洲甚至南美洲。

附註一


為什麼要用磁振造影?
    超音波仍然是孕婦產前胎兒篩檢最佳掃描方法,但是由於設計與造影原理使然,超音波不易對胎兒進行系統性的掃描,因而定位較困難;而且超音波容易因胎位或骨骼結構而產生掃描死角,另外因受限於穿透力,對於深部的組織結構,超音波所提供的影像資料較有限。這些限制與缺點,就磁振造影而言,都不是問題。

何時需要用磁振造影?
目前產前磁振胎兒檢查的一般適用範圍可大致歸納如下:
1.    超音波產檢發現異常需進一步確認者
2.    超音波產檢發現異常需進一步尋找其他可能合併異常者
3.    施行超音波產檢困難者,如羊水過少、孕婦肥胖者
4.    複雜的多胞胎懷孕者、高危險妊娠時
5.    準備進行子宮內胎兒手術者
磁振造影檢查如何進行?    
除了受檢胎兒必須滿十八週外,胎兒磁振造影檢查的步驟及須注意事項和一般的磁振造影檢查並無不同。孕婦在檢查前一餐禁食,可避免胎兒過度躁動,提升影像品質。一般磁振造影檢查常用的經靜脈注射對比劑,經過胎盤進入胎兒的循環及泌尿系統後,短時間內無法排出;因此施行胎兒磁振造影檢查時,不使用對比劑。檢查進行時,除了機器運轉的噪音外,受檢孕婦不會有特殊感覺或不適。胎兒磁振造影檢查全程,一般而言約三十分鐘左右即可完成完,提供系統性、完整性、且準確定位的胎兒影像。由於成像快速,不需使用鎮定劑控制胎動。

以磁振造影影檢胎兒安全嗎?
磁振造影的系統設計對於安全考量十分嚴謹,造影系統在正常情況下操作,對人體完全沒有傷害性。至於在胎兒的使用,如依照機器對於操作及SAR值(註)的規範,全世界公認目前臨床上常用的1.5T磁振造影系統對於滿十八週以上的胎兒並無掃描的安全顧慮。
(註) SAR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是測量身體電波吸收量的尺度,單位是「W/Kg」。有人將SAR翻譯成「比吸收率」或是「局部吸收率」。基本概念是,身體暴露在電磁波下,任意組織在某一定時間內所吸收的電波能量。

附註二

胎兒健康共同照護視訊會議情境)

即時視訊會診平台  共同守護胎兒健康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