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新聞稿

掙扎的靈魂—一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男孩的成長

發佈日期:
發佈者:管理者
類別:新聞稿
點閱數:12087

掙扎的靈魂—一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男孩的成長

主講人:臺北榮總精神部兒童少年精神科 陳牧宏醫師

105/11/28

從小母親就知道他是一個非常不一樣的男孩:敏感、好奇心強、衝動。

 

上幼稚園後,老師和家人都發現,男孩無法持續專心,上課坐不住,學習明顯受到影響,和其他小朋友時常爭吵,甚至出現攻擊行為,大家都不喜歡和男孩做朋友,男孩很寂寞。

 

上小學,狀況並沒有改善,甚至惡化。隨著功課越來越困難,學習越來越落後,人際衝突也越來越多,所累積的壓力,男孩告訴母親,人生沒有意義,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男孩跑去家附近的小河想跳河自殺,被家人阻攔下來。

 

在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的診間,男孩和家人第一次知道什麼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一種神經發展疾患,在孩童時期即表現出顯著的注意力缺損、過動、與衝動行為,對於學習、生活、和人際互動皆有明顯的影響。家長和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討論過後,男孩開始服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藥物,同時家長也逐漸調整教養方式。男孩第一次發現自己可以很專心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家長也發現男孩在學習上的進步。男孩度過相當穩定的兩三年,小學也順利畢業了。

 

國中後,男孩開始抗拒服藥,男孩希望倚靠自己的力量克服,服藥的情況變得相當不規則。注意力不足和衝動的症狀,再次顯著影響孩子學習和行為表現,所有的努力都只有微小的收穫,事倍功半,長期的挫折與壓力,男孩出現明顯的憂鬱症狀:心情憂鬱、不吃不喝不出門、對事情缺乏興趣、沒有動力、和絕望感,出現反覆的自傷行為,甚至自殺企圖。上了高中,男孩完全抗拒吃藥了,母親說,男孩活在很憂鬱和比較不憂鬱的迴圈中,憂鬱和衝動明顯影響男孩的判斷力和決策,男孩闖了很多禍,親子間的衝突也越來越多,男孩甚至離家出走。

 

高三時,男孩突然發現,自己連最喜歡的足球都荒廢很久了,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怎麼了,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地方被卡住了,男孩突然很希望自己能夠改變,能不一樣。他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自己能夠很專心心情穩定地生活著。他決定重新規律服藥,重新規律接受治療。

 

根據過去的研究,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童的全球盛行率約百分之五至八,台灣本土研究則顯示七年級學童的盛行率約百分之七,八年級約百分之六,而九年級約百分之三。但分析台灣健保利用率則發現,僅約百分之一曾經於醫療系統就診或諮詢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中間的落差也暗示著社會、教育、醫療系統,仍有許多努力的空間,孩童的心理衛生健康仍需要更多資源的投入,和更被謹慎地關心著。

 

台北榮總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研究團隊發表在「精神研究期刊」和「歐洲神經精神藥理學」的論文則發現,約百分之十五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童,進入青春期後出現憂鬱症。分析共近四千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合併重度憂鬱症和僅有重度憂鬱症個案的用藥狀態,發現這些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憂鬱個案,其憂鬱症會變得較困難治療,對於抗憂鬱藥物的治療反應也較差。但當雙管齊下,同時合併適當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憂鬱症的治療效果則會有所改善。

 

規律藥物治療幾個月後,男孩發現,自己重新能夠專心做事情,比較少衝動,比較能夠三思而後行,比較能夠井然有序地完成被賦予的工作,心情越來越平穩,比較少憂鬱,也比較沒有自殺的想法。從小學到現在,多年的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家庭治療,長大的男孩,或許已經是男人了,告訴他的醫師:也許我真的需要服藥,因為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母親也告訴他的醫師:我知道男孩有一個掙扎的靈魂,很努力希望得到大家的肯定,但是注意力缺損和憂鬱確實讓他吃了很多苦受到很多挫折,現在的男孩願意規律治療,生活確實也逐漸穩定下來,雖然未來勢必還是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是確實比較有信心了。

掙扎的靈魂—一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男孩的成長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