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新聞稿

心導管電燒手術治療致命性心室頻脈

發佈日期:
發佈者:管理者
類別:新聞稿
點閱數:20567

心導管電燒手術治療致命性心室頻脈:引領全球 開創新世紀

主講人:臺北榮總內科部陳適安主任 心臟內科林彥璋醫師 鐘法博醫師

105/5/16

五十多歲林先生,因胸悶、胸痛至本院就醫,經檢查發現心臟血管嚴重堵塞,105年3月4日接受心臟繞道手術,術後又因缺血性心臟病反覆產生心室頻脈造成心跳停止,經體外電擊及心肺復甦術(CPR)恢復心跳,雖心臟血液灌流已回復,然而心室頻脈仍不斷發生,形成致命性的危險,需使用葉克膜維繫生命。3月18日施行「心臟電氣燒灼手術(catheter ablation)」,順利脫離葉克膜,徹底解決心律不整問題,約一周後轉出加護病房,術後兩個月追蹤復原良好。

 

心律不整分為多種類型,其中以「心室頻脈」的致命性最高。「心室頻脈」的發生原因又以「缺血性心臟病」、「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變」、「布魯格達症候群」居多。缺血性心臟病之心室頻脈好發於35歲以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變頻脈」和「布魯格達症候群」好發於20-50歲之青壯年,且均以男性居多,而布魯格達症候群更為亞洲男性發生猝死之主要原因之一。

 

心室頻脈臨床症狀包含易昏厥、胸悶、心悸等等。除了未明原因的心室頻脈外,其他多因心臟結構產生病變或先天性離子通道異常所導致。危險因子有心肌梗塞、心臟功能不全、有過昏厥病史、或猝死的家族史等。目前因醫療進步,病人發生心室頻脈被救回的機會顯著增加。

 

臺灣地區每年約有450-500人因猝死或心室頻脈需要安裝植入性心律去顫器。植入性心律去顫器惟僅給予暫時性的心臟去顫,並未真正治療及預防心室頻脈,病患仍隨時暴露於致死性風險中。因此,電燒手術將電極導管經血管送入心臟腔室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造成局部心肌組織壞死,達到去除心室頻脈的目的。

 

臺北榮總「心律不整團隊」於105年3月連續兩天,施行九位致命性心室頻脈電燒手術示範,吸引國外一百多位醫療人員前來觀摩學習,為全球之創舉。5月初在美國心律醫學會發表20篇心室頻脈的相關研究,獲邀發表的論文數為全球之冠,且心室頻脈機轉及電燒術多篇論文均為全球首創,尤以致命性布魯格達症候群及促心律不整性右心室心肌病變之電燒術最引全球注目。林彥璋及鐘法博醫師根據本院「心律不整團隊」1999年-2015年之長期心室頻脈資料庫統計,有16位布魯格達症候群及68位促心律不整性右心室心肌病變患者至本院接受「心臟電氣燒灼手術」的治療,在這些病人中,經術後平均2-4年追蹤,存活率分別為100% 及95.6%。

 

由陳適安教授領導的臺北榮總「心律不整團隊」不僅在心房顫動電燒術奪得2013年全國生策會SNQ金獎(金獎代表超越全球水準),在心室頻脈的電燒技術及相關研究,結合影像學、醫工軟體、定位儀等先進設備亦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此醫療技術,真正讓台灣的心室頻脈病患,免於發生猝死的風險,獲得更完善的治療。

心導管電燒手術治療致命性心室頻脈

心導管電燒手術治療致命性心室頻脈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