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新聞稿

【創新性之呼吸重症照護】~共享氣切決策

發佈日期:
發佈者:管理者
類別:新聞稿
點閱數:6960

【創新性之呼吸重症照護】~共享氣切決策

主講人:臺北榮總胸腔重症加護室A  廖淑貞護理長

    早期氣切可降低非預期氣管內管滑脫、減少鎮靜安眠藥物的使用、改善病人舒適度及增加活動度。惟病人家屬常因擔心手術風險、不能吃、不能說及無法全屍而拒絕氣切,導致氣管內管置管時間過長、感染機會大增。

    為提供民眾正確氣切資訊與專業評估建議,讓病人或家屬面對氣切選擇不再天人交戰,103年,臺北榮總胸腔重症加護室照護團隊,將醫學文獻轉換為簡單易懂的內容,並邀請病人、家屬及醫師共同錄製氣切微電影,獲醫策會高度重視,也促成105年成為臺灣共享決策的元年。

    105年更著手建置氣切決策輔助工具(Patient Decision Aids, PDA),利用互動式表單分析協助病人家屬了解決策意願,並於106年建置氣切決策PDA網頁。充份落實氣切醫病共享決策,成功將氣切執行率提升至100%,考慮氣切天數由7.5天相降至2.5天,有效提升氣切病人生活品質,為呼吸重症照護開創新局。

    吳伯伯因呼吸衰竭插管治療,在一個月內經歷了3次拔管及再次插管,由新竹轉至臺北榮總胸腔重症加護室,接受呼吸器脫離訓練。主治醫師建議先做氣切(氣管造口術),減少呼吸道阻力,改善口腔衛生,但家屬希望再給一次拔管的機會,真的無法脫離呼吸器再考慮氣切手術。護理長了解醫師的建議與家屬期待有落差,提供胸腔重症加護室製作的『沸肺圈QR code』,讓家屬可經由手機掃描,即能瀏覽氣切案例分享及相關衛教指導的內容。次日再邀請吳伯伯的女兒一起透過氣切決策PDA,了解是否應該讓父親做氣切。不久後家人即凝聚共識,同意氣切手術。術後吳伯伯可閉合嘴巴以唇形表達,不需再因插管24小時張開嘴巴連口水都無法吞嚥,三天後開始練習下床,一周後成功脫離呼吸器下床行走,戴上發聲閥,可順利說話進食,吳伯伯女兒說「真的該早一點做氣切!』

    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重症加護室成立於1999年,主要為穩定呼吸功能之照護,團隊持續不斷的創新改良,建構五大特色,八大創新,四項專利、二項技術移轉,加護病房監測指標優於全國、領先亞太,全球第一,榮獲「第20屆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銀獎」及「第七屆慈月基金會南丁格爾團體獎」。

【創新性之呼吸重症照護】~共享氣切決策

【創新性之呼吸重症照護】~共享氣切決策

【創新性之呼吸重症照護】~共享氣切決策

【創新性之呼吸重症照護】~共享氣切決策

【創新性之呼吸重症照護】~共享氣切決策

【創新性之呼吸重症照護】~共享氣切決策【創新性之呼吸重症照護】~共享氣切決策

【創新性之呼吸重症照護】~共享氣切決策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