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 images has been designed using resources from Unsplash & Pixabay & Pexels & Freepik and some icons from Flaticon
跳到主要內容
:::

新聞稿

北榮攜手飛利浦 研發AI輔助決策 重症休克早期預警 個人化精準治癌

發佈日期:
發佈者:管理者
類別:新聞稿
點閱數:4014

為提升醫療品質,提供客製化精準醫療服務,108年臺北榮總與飛利浦簽訂研究協議,運用醫療大數據,結合人工智慧,共同開發AI精準醫療。在第一期合作計畫中,成功建置重症病人休克早期預警系統,可提前7小時預測重症病人是否可能發生休克,協助醫師掌握救命先機;完成直腸及胃腸肝膽等癌症患者相似性分析,精準預測病程及治療結果,輔助醫師臨床決策,提供病人參考,並有助於打造個人化專屬醫療,達成醫病共享決策的目標。

臺北榮總林永煬副院長表示,重症加護病房收治來自不同科別的重症患者,病程轉變非常快速,如果病人血流不穩,造成器官血液不足,即可能出現休克,及時有效監測血流,提早預判可能休克原因並妥為因應十分重要。飛利浦研究團隊導入臺北榮總大量且高品質的重症臨床數據驗證並優化,建立血流動力學不穩定風險預測模型,透過觀測患者血液生化指標、生命徵象(如心率、血壓)、呼吸機參數等共33種特徵,可提前7 小時預測休克風險,準確度達82%。未來希望運用於成人呼吸窘迫症的預測,目前已開發語意自動辨識胸部X光病徵的標注工具,將可大幅減低臨床醫師手動標註影像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下一階段的合作將篩選更適合亞洲人的參數來建立模型,並將研究成果實際運用於臨床。

在直腸及胃腸肝膽等癌症治療部份,為達成個人化精準治癌的目標,飛利浦研發團隊從臺北榮總癌症登記資料庫中,以病人重要參數與治療預後的關係,比對單一患者與歷史患者的相似程度,建立類似患者族群,提供更精準且個人化的病程預測與治療結果預後分析。40歲王先生,罹患大腸直腸癌第二期,從臺北榮總癌症登記資料庫病患相似性分析數據平台中,勾選期別、癌胚抗原CEA、原發部位、首次治療方式、腫瘤病理分期、區域淋巴結侵犯數目等重要參數,透過AI輔助,搜尋相似的患者族群,了解治療方式、復發及死亡等預後,輔助醫師臨床決策,作為病人治療參考,由醫師及病人共同決定最佳治療方法,達到客製化、個人化精準治癌的目標。

臺北榮總近年來積極發展人工智慧,在硬體的基礎建設、系統性的平台服務,及各類的醫療應用及創新等領域,積極產學界合作,除在臨床大數據領域及醫學影像的智慧型深度學習上研發出臨床輔助診斷的運算模式及應用外,更不斷拓展研究領域的深度與廣度,110年正式成立醫療人工智慧的發展中心,希望打造一個未來智慧型的醫院,不只可以幫助醫師,搶時間救命,也能補足醫療人力短缺的問題,或在醫療資源缺乏的偏鄉落地應用,運用新科技帶來新契機。

林永煬副院長(中)與重症醫學團隊合影

林永煬副院長(前)帶領重症醫學團隊AI輔助重症休克早期預警

透過圖像化分析相似病人病程發展,與病人共同決定治療策略,達到醫病共享決策。

最後更新:

回到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