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創新中心(CiC)發表AI創新成果
管理者 最新消息 1139臺北榮總醫療創新中心(CiC)3月28日舉辦「AI創新賦能 共創精準醫療系列(一)暨成果發表會」,邀請尹彙文副主任、羅宇成醫師、陳冠林醫師、吳政憲科主任、楊盈盈主任等院內各領域教授專家分享創新成果,表揚2021年生策會國家新創獎得獎同仁及「2021年青創提案大賽」得獎團隊(名單詳如附件),並進行創新計畫成果發表。
臺北榮總陳威明院長表示,臺北榮總「醫療創新中心Clinical Innovation Center (以下簡稱CiC)」創立於2018年,由永齡健康基金會捐贈成立,仿效美國梅約醫院,將場域設於醫院內,鼓勵具有創意與新思維的一線醫療同仁集思廣益,積極參與醫療創新,在督導長官林永煬副院長及歷任長官帶領支持下,持續進行環境、設備優化,提供同仁最佳的創新發想場域,並針對臨床技術、醫療器材教具、服務創新及流程改善、新媒體應用及醫療創新研發法制等五大面向創新計畫提供經費補助,目前計畫申請已累計30件,申請單位來自內科部、外科部、護理部、家庭醫學部等,其中59%申請者為醫師,同時也鼓勵醫事類同仁申請創新計畫。除上述計畫經費補助外,對於培育人才出國亦提供補助。
臺北榮總教學部楊盈盈主任指出,為凝聚院內同仁創新的能力, CiC於2021年舉辦第一屆院內青創提案大賽,在94件投稿中選出20件優秀提案。CiC也提供諮詢服務,根據撰寫計畫遇到困難之處尋找相關領域專家協助。此外,CiC每個月舉辦一次創新謀合實體講座,對象來自陽交大、中研院各界創新專家,針對不同主題舉辦專題演講,已累計辦理6場講座。除實體講座外,亦同步辦理線上課程,邀請出國進修醫師和國家新創獎、科技未來獎得主進行標竿分享,未來將持續與臺灣重要的學術單位、研究機構及產業共同努力,透過不斷的創新研發,以造福病人、培育醫療創新人才。
2021未來科技獎 |
|
高崇蘭主任 |
「平衡功能低下與眩暈患者動態評估暨復健系統及其應用方法」:此技術結合平衡暈眩臨床研究、實務轉譯與機電整合技術,開發針對患者平衡功能問題的互動式平台,達到精準評估復健。 |
2021年生策會國家新創獎 |
||
學研新創獎 |
林伯剛科主任 |
「可消毒鼻口區域冠狀病毒之穿戴式UV-C防護眼鏡」: 獲得評審推薦:「不僅能提供基本飛沫阻絕能力,更能進一步對口鼻周圍區域提供殺滅或減弱病毒的效果」、「UV-C不會穿透角膜、真皮層、織布纖維、玻璃、或大多數之塑膠製品,安全性極高」、「目前市面上尚無此類可穿戴主動殺滅病毒裝置防護,是本產品之創新處」。 |
學研新創獎 |
周伯鑫醫師 | 「以人工智慧的集合型模組,從脊椎側面X光影像,自動輔助判讀胸腰椎骨折」:本研究團隊研發之集合型人工智慧模組,能自動進行骨折節圈註與等級判讀,輔助醫師進行脊椎骨折判讀,目前臺北榮總已於臨床實際使用此模組介面。 |
學研新創獎 |
楊智傑副主任 |
「人工智慧輔助居家睡眠評估平台」 |
學研新創獎 | 楊智傑教授 | 「雲端隱形低血氧監測平台」 |
臨床新創獎 | 吳博貴主任 | 「治療骨腫瘤之生物性冷凍裝置」 |
2021年北榮院內第一屆青創提案大賽 |
|||
服務創新及流程改善組 | 優秀獎 | 「PPWB 個人化術後負重評估」- 加速骨癒合和功能復原 | 蘇宇平/陳冠林/羅懿芳師/酒小蕙/林曼玲 |
優秀獎 | 本院復健醫學部計價與物理治療理學檢查流程改善方案 | 李肇中 | |
優秀獎 | 智慧運動輔助平台 | 王柏堯/林威廷/厲真 | |
佳作獎 | 開心漫步在雲端AR陪你動起來-擴增實境與RFID於心臟手術後心肺復健之運用 | 朱琬婷/李仁婷/洪素鶯/黃慧雯 | |
佳作獎 | 智慧雲端施拔針計數系統 | 龔彥穎/曾元卜/蔡承宏/林虹均 | |
新媒體應用組 | 優秀獎 | [VR Design] VR義肢外型客製化設計服務流程 | 王馥庭/侯希婷/李靈 |
優秀獎 | 病友手冊與自主管理電子化之整合性平台 心肝寶貝雲 APP | 曾令民/龍藉泉/劉君恕/鍾孟軒/廖麗鳳/黃雅琳/林姿妤 | |
優秀獎 | 水晶體遊樂園 | 鄭明軒/楊欣瑜 | |
佳作獎 | 人工智慧互動式延展實境(XR)心房顫動治療系統 | 張世霖/翁如潔/許陽哲 | |
佳作獎 | 以「聊天機器人」簡訊傳送外院代檢危急值 | 李傳博/劉凱中 | |
臨床技術組 | 優秀獎 | 結合3D列印技術的精準復健 | 黃瓅瑩/王世仁 |
優秀獎 | 以人工智慧輔助顳顎關節症候群臨床診斷 | 高子凱/劉英杰/羅文良 | |
優秀獎 | 全肘人工關節置換術關鍵步驟之臨床技術改良 | 陳冠林/王世仁/張彧銓/王柏涵/陳昭銘/蔡尚聞/吳博貴/陳正豐/陳威明 | |
佳作獎 | 以非監督式的機器學習法為基礎的生醫訊號處理運用於心血管系統的波形數據分析及臨床應用 | 林祐霆/王審之/丁乾坤 | |
佳作獎 | Combined AI-based segmentation and spatially-dense morphometric analysis for automatic craniofacial asymmetry assessment | 吳姿瑩/羅廣荃/吳政憲 | |
醫療器材、教具組 | 優秀獎 | 立體列印於乳房重建放射治療之應用 | 李家誠/高惠紅 |
優秀獎 | 嬰兒專用口罩防護架 | 鄭玫枝/劉馥華/邱詩允 | |
優秀獎 | 智慧型暈眩平衡量測與互動訓練平台 | 陳博因/鄭穎淳/黃士恩 | |
佳作獎 | 新世代守口如平/只割瓶口不割您手 | 連靜雯/陳韻如/塗勝翔/林珮芝/廖淑貞 | |
佳作獎 | 打造宇美町式疫苗注射車 | 吳碧珠/許美治/翁慈羚/陳育群/梁穎/林麗華 |